你能想象,一塊利用黃茶茶末制作而成的手工皂,可以賣出198元的“高價”嗎?縉云縣溶江鄉巖門村就做到了,不僅如此,這塊黃茶手工皂還在《富春山居圖》合璧十周年紀念活動上亮相,成為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會務用品。 DIY體驗、定制文創、研學交流……在帶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,當地政府結合臺灣團隊的專業指導,連接本地特有的物產,最終以制作手工肥皂的形式,為鄉村振興事業開辟出新模式、新路徑。 就地取材 手工皂變廢為寶 神泉飛瀑,山花遍地,十里黃茶,滿目金黃。溶江鄉巖門村以奇峰聳峙的丹霞地貌為外界所熟知,被譽為浙江的“可可托?!?。 溶江鄉低山丘陵為主的地形風貌,為茶樹的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。據統計,目前全鄉共有茶樹種植面積4000多畝,其中黃茶種植面積2000多畝。茶葉成了此地農民實打實的主營農產品。 每到采茶制茶時節,新鮮的茶葉從枝頭被摘下,經過制茶師傅的精心炒制,搖身一變成了上等的黃茶銷往全國各地。然而,在炒茶過程中,也產生了大量的茶末殘余?!傲糁疅o用,棄之可惜?!碑敵踉S多村民看待制茶廢渣的態度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,其中也包括如今的手工制皂師傅李波。 “真的非??上?,光我們巖門村每年就能產生很大的量,因為沒有二次利用的價值,所以不得不廢棄掉?!闭勂鹨郧皸壷玫拇罅繌U料,李波的臉上仍然能看到些許惋惜之情。 轉機發生在2020年,這一年,幾位臺灣老師來到巖門村,傳授村民們利用天然原材料制作手工皂的工藝。 面對新興事物,很多村民不敢貿然嘗試,大多處于觀望狀態。李波和另外幾位村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加入到培訓學習的隊伍中?!拔蚁葞ь^做個試驗,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?!崩畈ㄕf。 玻璃杯、量具、模具、油、燒堿、皂基、豆漿……位于巖門上官坑古村落的手工作坊,就像一個實驗室,李波一邊調和油堿的配比,一邊和來訪者打招呼。 “別看只是一塊小小的手工皂,制作工藝卻極其繁瑣?!崩畈ń榻B,“這里的每一塊肥皂都有著古色、古香、古法的特點,只用不含雜質的純凈山泉水,其間還依據個人喜好與目的的不同,加入各種不同的添加物,例如牛乳、精油、香精、花草、中藥藥材等,所有這些原材料都是通過精心挑選的。 通過李波的介紹我們才知曉,原來手中這小小的手工皂暗藏玄機,幾乎所有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,有村民們制茶后產生的廢棄茶末,有本地出產的山茶油、金銀花、艾草粉……當季有哪些原材料就用哪些。從材料選取到制作過程,每一塊肥皂都充滿原生態。 “手工皂根據制作方法不同,分為冷制皂、熱制皂、融化再制皂、再生皂。冷制皂制作過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植物油脂內較多的營養成分,成熟的皂會產生25%左右的天然甘油,具有超凡的保濕效果,洗后臉部不會緊繃……”談到手工皂制作,李波總能侃侃而談。如今,當初的學徒已然成為了專業的師傅。每個步驟,每種材料的具體分量都控制得恰到好處。純天然、無添加、功效好等優質的標簽,也讓這塊小小的手工皂,遠銷杭州、上海等地。 跨海助力 扶貧路上親幫親 在巖門村脫貧攻堅的道路上,還活躍著許多來自海峽對岸的身影,臺商謝德瑋就是其中之一。 2020年10月,謝德瑋經朋友介紹來到縉云巖門考察,也許是被這里原生態的秀美風光所吸引,他最終選擇常駐巖門,將臺灣相對完善的農業科技理念和技術引進到這里,“那時候我每年來回好幾趟,回臺灣向他們取經,如何做灌溉管理和土壤管理?!?/p> 事實上,謝德瑋并非最早來到巖門村的臺灣同胞,最先來這里給村民們教授手工皂制作技藝的是另一位臺胞徐智啟。早在2020年初,徐智啟就帶著資金和技術先行前往巖門村,辦起手工作坊,向鄉親們傳授制皂工藝?!拔椰F在算是接了徐老師的班?!敝x德瑋笑著說。 “之前也想了其他一些東西,像皮雕、手工染布、手工蠟燭這些都有考慮?!边x擇以手工皂作為村民增收的突破口,在謝德瑋看來,是充分結合當地實際的最佳之選,“后來我們還是選擇了肥皂,手工肥皂跟手工蠟燭的材料、做法是差不多的,因為這是消耗品,大家比較容易接受,也更加實用?!?/p> 手工皂做出成品后謝德瑋還積極幫忙設計包裝,古香古色的定制木盒里靜置著黃茶手工皂,高雅古樸;繽紛的紙盒里手工肥皂按使用場景分類陳列,一目了然;液體皂被裝在特制的玻璃容器中,像極了高顏值的香水。創意時尚的包裝讓一塊塊精心制作的肥皂變身精美的伴手禮,從一眾競品中脫穎而出,賣出了更高的價格。 能通過一己所長,幫助村民增加收入賺到錢,謝德瑋深感榮幸。 在兩岸團隊的通力合作下,以手工皂為代表的“巖門手作”應運而生。這些原料取自本地,制作工藝來自臺灣的手工產品,是海峽兩岸合作的結晶。在這一過程中,謝德瑋和他的朋友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“兩岸一家親”的理念,為群眾增收、民生改善作出積極貢獻。 強村富民 農旅融合“皂”幸福 為了扶持壯大鄉村特色產業發展,溶江鄉充分發揮強村公司資源整合的紐帶作用,通過與臺青簽訂直播帶售合作協議,設立創新實踐基地等方式,積極開展手工皂推廣活動。 在11月18日至20日舉辦的“助力共富路·臺青在行動”創業活動中,就有30余位臺灣青年走進巖門村,通過網絡向粉絲推介黃茶、爽面、紅薯片、手工皂等巖門農產品,介紹它們的歷史淵源、生產過程、產品特點等。 “巖門手工皂的宣傳推廣,只是我們邁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其中一小步。我們還將繼續依托強村公司,加快特色農產品伴手禮開發及銷售項目推進,打造溶江特色自有品牌,推動農旅融合發展,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?!比芙l鄉干部葉波表示。 如今的手工皂作坊里,歡聲笑語不斷,創意和驚喜不絕。時不時有游人親自上手體驗手工皂制作,再根據個人的喜好,制作出香型、顏色、形狀各異的藝術作品。 來自縉云縣城的吳女士趁著周末帶孩子前來巖門游玩,新穎的體驗項目讓孩子感受了別致的樂趣:“這個手工皂的制作過程很有趣,小朋友也很喜歡,很適合DIY?!眳桥空f。 吳女士的手里提著兩份精美的手工皂禮盒,這是她剛剛選購準備送給朋友的禮物,“雖然價格會高一些,但勝在用料實在、安全環保,最重要的是顏值高呀!” 關于手工皂,李波說:“今后也想帶著技能和作品走出村莊,以簡易的制作方式教會學校的孩子們如何自己去制作、使用,希望他們能夠從中有所感悟,養成勤洗手、講衛生的良好習慣,從中體會到衛生和清潔的重要性,起到一種積極向上的作用?!?/p> 對于未來的發展,葉波也有自己的憧憬:“我們希望,這一塊用心的手工皂能走出大山,走向更遠的地方,“皂”福巖門,也“皂”福更多的人?!?/p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