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個行政村全部完成“20+10”收入目標,其中135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超15萬元、14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。日前,記者從遂昌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,截至11月底,遂昌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7380.44萬元,經營性收入為4404.03萬元。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,也是奮力推進“兩個先行”的必然要求。近年來,遂昌縣始終堅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關乎農村改革、發展和穩定的重大政治任務來抓,主動立足自身實際,積極整合優質資源,創新用好“三把金鑰匙”,開辟出了一條高質量綠色“消薄”的發展路徑。 垵口鄉位于遂昌縣南部,今年該鄉在全縣率先完成了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任務,其中,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為357.1萬元和270.78萬元,分別同比增長20.5%和57.1%,垵口村和大山村經營性收入更是超過50萬元。 “生態稟賦和自然資源是我們最大的法寶,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是最有效的路徑?!痹趫澘卩l黨委書記董美俊看來,垵口鄉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躍升主要得益于以上兩個方面。 為切實做好這兩篇文章,垵口鄉一方面持續打響鄉村旅游品牌,通過定制精美景點、精品路線,將優質旅游業態串珠成鏈,實現了一二三產的跨越融合發展;另一方面不斷激發“水活力”,積極實施水電站聯建項目,變“輸血”為“造血”,為村級集體經濟注入穩定的“源頭活水”。同時,該鄉還全面盤活現有資產,積極探索“合作社+集體”“村集體+企業”等模式,以租賃、入股等形式提升收入。小巖村就通過出租茶廠每年增加了2.2萬元收入。 只有做強村級集體經濟,才能更好帶動農民、發展農村,進而加快實現共同富裕。遂昌縣堅持項目引領,通過競爭性評審優先發展特色產業、優質產業,持續激活集體經濟“造血功能”,今年已安排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9個,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;聚焦山海協作,借力借勢諸暨、南湖、象山等地的優質資源,大力推進項目聯建、產業聯動、人才聯育,勾勒出了山海呼應的共富畫卷;強化多措并舉,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,推行閑置資金競爭性存放機制促進資金保值增值。目前,全縣累計有8344萬元閑置資金轉存為定期,僅靠利息收益每年就能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79萬元。 “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,堅決貫徹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,緊盯重點領域、難點問題、堵點環節,加大力度、創新舉措、能動履職,全力做好強村富民的文章,為奮力創建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縣作出新的更大貢獻?!彼觳h農業農村局局長周安濤表示。
|